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
配资是否合法 陈纳德遗孀陈香梅追悼会,女儿:她去世时十分安详,无任何痛苦
发布日期:2025-04-11 20:46:17 点击次数:142

配资是否合法 陈纳德遗孀陈香梅追悼会,女儿:她去世时十分安详,无任何痛苦

配资是否合法

昆明分社的女性先声

1944年,当战火逐渐向外蔓延时,抗战后的中国在震荡中试图站稳脚跟,而另一方面,国统区的各中心城市,如昆明,成为了文化和传媒的新窗口。香梅带着南方逃亡岁月中打磨出的坚强毅力,加入了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这一史上重要机构的第一任女记者。在当时,女性多半承担的是家庭和后勤的职责,甚少进入男性主导的新闻行业甚至前线报道这样紧张的领域。

刚加入昆明分社时,陈香梅面临许多挑战,包括社会的偏见与职业的阻力。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她夜以继日地阅读报刊文章和新闻史料,希望彻底掌握这一行的知识。而战时的昆明并不安宁,各类情报交织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从军政动态到国际热点,这一切都考验着记者的专业能力与敏锐的洞察力。

她常常不顾个人安危,跟随分社的男记者们一起深入敌后或者最前线获取第一手资料。在采写中,她亲眼目睹了战争带给普通民众的巨大伤害:残破的村庄、哀嚎的难民。

一位幸存者在被采访时讲述了他逃脱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的日军屠杀,含泪描述了自己如何背着伤病的母亲跑到山林里藏了三天三夜。听完这些故事后,陈香梅迅速将内容整理成文字,并将文章发表在中英文媒体上,希望国际社会能够通过她的笔触,看到伤痕累累的中国。

难民与飞行者的结合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局势依然复杂,而在上海这个国内贸易与国际事务的枢纽城市,陈香梅继续投身于紧张而重要的新闻事业。在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工作期间,陈香梅每天都在这个繁忙的都市与瞬息万变的局势中忙碌,她往来于各类新闻发布会,中方与美方、商界与政界的高层都成为她接触的对象。

1946年一次关于“中美军事合作”的新闻报道任务中,陈香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陈纳德,这位当时极富传奇色彩的飞行将领。从新闻报道中,陈香梅早已知晓,陈纳德曾凭借“飞虎队”在空中对抗日军,为中国的抗战做出过巨大贡献。在交流的过程中,陈香梅发现,陈纳德对中国并非局外人的关切,他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同情以及对抗战局势的深刻理解打动了这位年轻的记者。

1947年12月21日,这对因历史而结缘的男女在上海虹桥的一栋小型洋房内举行了婚礼。陈香梅的母亲对这段跨国的婚姻一开始态度保留,认为陈纳德的年纪大了些,并且由于身份和背景的悬殊,她担心女儿的未来会承受不能预料的挑战。但陈香梅始终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她并没有因为外界的意见而退缩,她看重的是两人对彼此思想的认同与对社会责任共同的看法。

婚后,陈香梅随陈纳德在南京生活了一段时间。随着中国内战的加剧,陈纳德在1949年选择前往台湾,继续支持中华民国政府的航空事业。陈香梅则甘于退居幕后,成为陈纳德最坚实的支持者。,她并非完全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是找到了另一种意义上记录历史的方式——协助陈纳德撰写自传《一个斗士的自述》。

这是一本关于抗日战争以及飞虎队时期的重要回忆录,记录了战争年代复杂的国际局势和陈纳德自身的奋斗故事。写作的过程对陈香梅来说意义重大,她一方面协助丈夫整理战时文献和资料,另一方面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使文字成为她为历史作证的工具。

美国的天使外交家

1958年,陈纳德因患肺癌不幸离世,她瞬间从一个飞行将军的合作伴侣转变为两个年幼孩子的单亲母亲,面对家庭、事业与未来的不确定性。1950年代末,她毅然决定背井离乡,前往美国。

1960年,经过一番谋求后,陈香梅获得了乔治城大学的一份工作。在特别教授的指导下,她学习演讲,这一技能迅速成为她未来事业的有力工具。凭借自己在中国的新闻从业经历,以及在抗战年代的生活记忆,陈香梅逐渐在中美关系领域中崭露头角。她以一位新闻记者的敏锐,准确分析中美之间的文化与政治差异,并以流利的英语展开演讲活动。

很快,她的能力与经历吸引了更广泛的关注。陈香梅开始在全美范围内巡回演讲,她在演讲中不仅分享自己在战乱中的亲身经历,也生动描述中国人民为和平与生存作出的巨大牺牲。这些充满生命力与情感的演讲,为许多不了解中国的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东方文化与抗战历史的窗户。

1962年,陈香梅再一次用她的笔记录下自己的故事,于纽约出版了英文版自传《一千个春天》。书中贯穿了战争的残酷和爱的坚韧,也记录了她如何一步步走出困境、为命运开辟道路的历程。一经问世,这本书迅速成为畅销书,并在一年内印刷了二十版。

政坛与商界的双重角色

1963年,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冷战的高压局势,东亚地区的局势也复杂难测。就在这一年,陈香梅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工作的华裔女性,这一决定是由美国时任总统约翰·肯尼迪亲自任命的。对许多在美国的华人来说,陈香梅的任命犹如一座灯塔,昭示着华裔在美国社会中也能够承担重要角色。当陈香梅第一次走进白宫、参与讨论事务时,身着一件剪裁合身的套装、满脸自信,她的身影引起了不少政要的关注。

1964年,陈香梅开始将工作重点更多地转向具体的党派活动中。她先是加入了支持共和党参议员高华德(Barry Goldwater)竞选总统的工作,在竞选期间,陈香梅不仅负责筹集资金和组织活动,还常常穿梭于华人社区与美国主流之间,努力争取少数族裔的支持。尽管高华德竞选失败,但陈香梅的表现却为她赢得了更多的认可,也为她在后来支持理查德·尼克松的竞选活动奠定了基础。

1968年,尼克松成功当选美国总统,陈香梅被任命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委员会的主席,并成为共和党财务副主席和行政委员会委员。她的工作涉及党内的战略规划、政策调研,以及跨文化背景下的选民沟通。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女性,陈香梅在当时的性别限制中突破了重重障碍,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她广泛接触女性选民,通过演讲和座谈会,向她们推广共和党的政策与愿景,贡献重大。

1970年,她被破格任命为美国飞虎航空公司的副总裁,这是她已逝丈夫陈纳德曾亲手创办的一家公司,也是抗战时期传奇的飞虎队的延续。她很快调整了公司经营的重点,积极为公司争取国际订单,尤其是在亚洲市场,她凭借自己在中国及东南亚的背景和人脉,为公司打开了新局面。

与此同时,陈香梅还成为美国大银行的一位董事会成员,这是她又一次打破性别与族裔障碍的成就。这一角色让她进一步跨足商业领域,与顶级的金融管理和商业运营团队合作,在美国主流经济领域中留下她自身的烙印。

晚年归一:家、书与红烧肉

进入晚年后的陈香梅,逐渐放缓了步伐,但她的人生中从未真正离开公众事务。尽管她的健康随着年岁增长而逐渐衰退,但她对文字与记录的热情依然未曾减退,除了整理早年的手稿和回忆录,她还为各种历史书籍撰写序言,并不时出席侨界的活动。她的两位女儿——陈美丽和陈美华,也继承了母亲的韧性和宽广的视野,经常陪伴在她左右,帮助母亲处理生活中的细碎事务。

尽管陈香梅的晚年生活因为健康状况而受到限制,但这并没有削减她对生活细节的爱好与追求。她特别钟爱食材丰富、口感丰腴的红烧肉,更偏爱其中的肥肉部分,这是她年轻时吃过无数次艰难耐饥的粗粮所无法相比的味蕾享受。据她的女儿陈美丽回忆,母亲不止一次自豪地笑谈:“就算日子快到尽头,还有红烧肉可以品尝,这也算一种满足了。”

2018年3月30日,93岁的陈香梅在华盛顿家中安详离世。根据她生前的嘱咐,亲人并未进行过度治疗,她拒绝了插管和挂水的措施,而是选择让自己像自然的一部分一样,平静地凋谢,去世的时候没有任何痛苦和忧虑。最后的时刻,她的两个女儿、女婿和外孙守护在她身边。

女儿陈美丽在她临终前对她说了几句贴心的话,陈香梅轻轻睁开双眼,这一幕被她的家人称为是与母亲的最后告别。此后,华盛顿当地的华侨机构、美国联邦政府的官员及生前的朋友陆续前往她的灵堂,送上最后的敬意。

参考资料:[1]谈佳隆.陈香梅回忆两岸商界“破冰之旅”[J].中国经济周刊,2006(35):48-4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