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名日军翻进老农家配资炒股门户网站,偷偷将一摞钱塞进窗户,低声道:“千万别声张,这是白天拿您东西的钱”。老农不敢吭声,心想鬼子抢东西什么时候给过钱?更别说深更半夜的送钱了!
蒋义生小时候并未对父亲有过多的了解,直到母亲临终时叮嘱他父亲是个好人。
他开始重新审视父亲的过往。
在母亲和一些老战友的口述中,他听说父亲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最终为国家献出了生命。
然而,父亲的烈士墓地也一直未曾见过,关于父亲的一切,除了那些老旧的信件、泛黄的照片,几乎没有其他线索。
蒋义生的父亲,并非中国人,而是一名日本人。
他在同龄人中常遭受排斥。
更让他无法理解的是,父亲在他七岁时就去世了。
父亲的名字原本是坂本寅吉,生于日本埼玉县的一个工人家庭。
少年时期,坂本曾随父亲来到上海求学,虽然他没有完成学业,却在这段时光中学会了中文。
1937年,坂本寅吉无法理解自己的国家为何要发动如此不正义的战争。
因此,他加入了日本的反战同盟会。
然而,坂本最终被日本军方强制征召,进入了日本陆军炮兵部队。
进入中国战场后,坂本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中国百姓的暴行。
尽管他表面上和日军保持着合作关系,但每当夜晚,坂本总会悄悄为百姓们进行悄然的赔礼道歉。
他有时甚至故意伤到自己,借此在战地医院休养一段时间。
他的这些举动使他在日军内部屡屡遭遇上级的责骂。
某次,坂本寅吉所在的队伍来到一个村庄进行搜查。
坂本寅吉礼貌地敲门,与村民温和交流,未曾进行暴力行动。
此举令村民十分惊讶。
坂本寅吉并未从村中带走任何物品,但随着其他日军的到来,开始对村民的财物进行抢夺。
尽管如此,坂本寅吉决定偷偷将一部分被抢的物品归还。
他悄悄地返回那家村民家中,甚至支付了自己应得的费用,暗中还回了被抢的鸡。
1943年,坂本被调往后勤部门,负责伐木工作。
在后勤工作中,坂本继续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日军的情报,并利用这些信息帮助中国军队进行反击。
在此期间,坂本与蒋荷菊相识。
蒋荷菊是义乌当地的一位姑娘,她与坂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最终结为夫妻。
坂本也在这一时期改名为蒋贤礼。
在婚后的几年里,蒋贤礼不仅为抗日游击队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还亲自参与了多次作战行动。
然而,由于他屡屡为中国军队提供关键情报,日军逐渐怀疑他是背叛者,最终将其逮捕,并计划将其押回日本接受审判。
但坂本抓住机会在途中成功逃脱。
此时,中国的抗日游击队已提前接应坂本顺利逃脱。
抗日战争结束后,坂本并未选择返回日本,而是决定留在中国。
1945年,坂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的炮兵教官。
凭借自己在炮兵方面的专长,帮助中国军队取得了多次重要战斗的胜利。
尤其是在泰安城的战斗中,坂本仅用三发炮弹就成功摧毁了敌方的碉堡。
坂本在国共内战爆发后,决定离开妻子和儿子,投身到新的战斗中。
蒋义生还记得,在他幼年时,父亲离开了家,母亲泪眼婆娑地手握父亲的烈士证书。
蒋贤礼最终在淮海战役中英勇牺牲,年仅35岁。
尽管当时他的遗体未能找到,但作为烈士,蒋贤礼的墓碑依然在河南永城的陈官庄纪念馆中。
蒋义生在72年后的今天,终于找到了父亲的墓地。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1938年,鹿地亘和妻子池田幸子应郭沫若的邀请来到中国。
鹿地亘不仅参与了组织日本士兵反战的工作,还在重庆等地的宣传机构中为反战事业奔走。
昆仑关战役期间,他领导着改造过的日军战俘奔赴前线,积极瓦解敌军的士气。
与此同时,另一位日本共产党领导人野坂参三也在中国积极参与反战活动。
野坂参三作为日本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在长期的反战斗争中屡遭捕获,但始终未曾放弃。
他于1940年与周恩来一起从苏联来到延安,并化名“林哲”。
野坂参三还积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在延安建立了“日本工农学校”,专门改造日军战俘。
这些战俘在学校中接受思想改造。
“日本工农学校”的学员享受着中国军队的优待,生活条件与当时的延安相比堪称优越。
许多曾是日军士兵的学员,经过改造后,逐渐转变为坚定的反战斗士。
战争期间,这些战俘不仅参与了宣传工作,还有部分直接参与了战斗。
参考文献:[1]郑景元.国际主义战士坂本寅吉[J].东南烽火配资炒股门户网站,2000(1):36-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