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武器能否代替武器的批判?这自然是不能的股票配资盈利的诀窍,近两千年前曹操就做出了论断:
“诸公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能哭死董卓乎?”
然而在印度,若是有人问他们这个问题,那定然是能。
印度的特殊文化注定了他们的民族信仰,这种民族信仰中成长出的人相信“忍者无敌”,不需要和我们的敌人武装斗争反抗,只要我们以和平手段熬过去,那一切就会更好的。
这种“忍者精神”的集大成者,也被印度人民尊为了“圣雄”,在他去世火化的现场,不仅有不少“脑残粉”以身殉情,更是有人们疯抢了一份份的“最强周边”。
其中,星纪元ES此前已完成内外饰亮相,星纪元ET则是首次开放内饰。
一生遗憾
十九世纪的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之一,在境内英国老爷才是一等人,印度人哪怕是最高种姓的“婆罗门”,地位也在英国老爷之下。
这种环境下,一位信奉印度教的“刹帝利”土邦首相喜得贵子,这个孩子就是甘地。
甘地1869年出生,从小的家庭文化就是印度教,虽然父亲是土邦首相,但是一家人却过的非常清贫,因为这就是一种“修行”,要仁爱、要吃素、要不杀生,要戒持欲望。
可想而知,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甘地,自然是心地善良、人畜无害,但哪怕是一直虔诚信教,甘地的内心却依旧有一处不远触及的伤疤,这让他内疚到每每夜深人静不能入睡之时,都恨不得起来给自己两巴掌。
在甘地13岁时,他父母就开始操心他的人生大事了,经过一番物色,给他说了一个媳妇儿。
在甘地结婚三年后,他的父亲患上了重病,卧床不起、危在旦夕,甘地和他的叔叔每天都在窗前伺候。
这天甘地的叔叔前来换班,让甘地回房休息一下,甘地便把药碗给了叔叔,回了自己房间。
在屋内甘地摊在椅子上,疲惫地捏着鼻梁,一旁的妻子见状,走过来懂事地为甘地按摩着肩膀,甘地感受到妻子的温柔,便也抬手握住了妻子的柔荑。
都是不过十六七岁的青少年,甘地摸了一会,渐渐也有了些心猿意马,转身抱住了妻子。
过了片刻,却只听到了一阵敲门声,是叔叔在喊自己:“快上楼,来你父亲这里。”
正在“缓解疲惫”的甘地听到声音,扭头随口回应了一句:“知道了,等会。”
就这样等甘地平静之后,他穿好衣服出了门,却只见叔叔正低垂着头从楼上走下来,见他后摇了摇头:“你爹没了。”
嗯?自己不就没听话赶快出来吗?怎么叔叔这么骂自己?
但看到叔叔悲怆的神情,甘地意识到叔叔不是在骂自己,而是说的字面意思,是在陈述事实。
顿时甘地瘫倒在地,就隔了一层楼啊,自己竟然因为沉迷于男女之欢,就连自己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上,自己简直不是人啊!
顿时甘地心如刀绞,拼命地朝楼上跑去,但父亲早已没了气息,悲伤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谁知也正是这件遗憾的事情,改变了甘地的一生。
凄惨律师
在安葬了父亲之后,甘地也开始被人们指指点点,这让他非常后悔,尤其是他的所作所为和他从小接受的“戒欲、修行”等教育背道而驰,这让他觉得自己不禁对不起父亲,更对不起自己,于是他开始了戒欲修行。
三年后,甘地愿意被宗教长老开除“刹帝利”种姓,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前往伦敦求学,这或许也是甘地的自我救赎。
在伦敦大学学院,甘地学习的是法律,但这种“新型观念”和他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完全不同。
契约精神、法治精神、人人平等,这些在甘地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再加上生活习惯,水土不服等因素,甘地最终放弃了顺从西方文化,转而去继续研究印度教教义,并开始借鉴其他宗教的经典,尤其是受佛教影响最大,其中“戒欲修行”等部分让甘地非常认同。
自己就是因为放纵自己的欲望而让自己和父亲之间有了最大的遗憾,这部分说的不就是如何救赎自己吗?再看看西方那套“解放人性”之说,这不是让自己越陷越深吗?
于是渐渐地,甘地对于信教越来越虔诚,但这却并不阻碍他成功在伦敦大学学院毕业,并且竟然还成功拿到了律师资格证,真是“不会念佛经的印度人不是个好英国律师”。
这学成之后的甘地衣锦还乡,开始了自己在印度的律师生涯,但很快他就发现这是个错误的决定,理论和实践完全不能匹配。
第一次开庭,他就因为原告和被告争吵的太过积激烈而完全插不上嘴,最后竟然还被吓得说话都结巴,气地他的委托人直接一个打耳光抽在了他的脸上。
就这样靠着自己出色的的职业能力,甘地的律师事务所终于在半年后关门大吉了,回家后甘地心如死灰之际,他的表哥找到了他,给他介绍了一个委托人,就是这打官司的地点有点远,在南非。
这也情有可原,毕竟本地人谁找甘地给自己打官司呢?
处于人生低谷的甘地决定最后一搏,义无反顾地和委托人踏上了南非之行。
这一去,便是新世界大门打开,甘地终于察觉到了这人间的至高真理。
“我和贱民不一样”
此时的南非也是英国的殖民地,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那毕竟是家大业大,但这里的印度人情况却比印度本土要差得多。
因为在印度有种姓等级,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印度人都被英国白人欺负的,但是南非的英国白人老爷却不管你印度种姓等级是“刹帝利”还是“首陀罗”,反正只要不是白人那就是贱民,黑人和印度人没什么太大区别。
这让甘地万分委屈,自己在印度虽然被开除了种姓,但那也是天生的“刹帝利”,自己在英国虽然职业素养不高,但那也是令人尊重的律师,怎么到了南非反而成了贱民了。
终于在一次被勒令从火车上的一等座滚下去后,甘地爆发了,他向驱赶自己的白人警察发出了反抗——往地上一躺,你打死我吧!看着错愕的警察,甘地义正言辞:
“要么让我坐在一等座,要么就打死我。”
在甘地视死如归的气场下,白人警察也退步了,毕竟没必要真闹出来人命,但从此之后甘地却是发现了斗争的妙处,原来不靠暴力,也能赢取胜利,自己一直信仰的教义果然是对的。
个人的力量总是薄弱的,很快甘地就组织了“印侨代表党”,开始了印度人在南非的民族运动。
一开始英国白人还是有些棘手的,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甘地所争取的权力并不是所有被压迫者的权利,甚至不是所有印度人的权力,而是那一小部分在南非的印度高种姓人的权力。
就像甘地在火车上的诉求一样——我不管你们对黑人什么规矩的,但是我就是不能和那些印度贱民坐一个车厢。
这说白了不还是在内卷吗?那和我们这些“外人”就没关系了。
好,那么有要求就可以商量了。
于是南非铁路很快出台了相关规定,穿西装打领带、愿意多出一些小费的印度人,也可以坐一等车厢。
这在甘地那里完全可以接受,不就是多给点钱吗?只要把我的身份体现出来,这钱我掏了!
又过了几年,南非的英国殖民政府允许了印度人在南非以印度风俗结婚,而甘地也开始学习英国人,他学习的方式就是鄙视黑人。
英国人鄙视黑人、鄙视印度贱民,我也鄙视黑人、鄙视印度贱民,四舍五入我也是英国人,我也是一等公民了。
但甘地忽略了一个问题,英国人鄙视的,也还有他这位“印度高等人”。
导师和圣雄
1915年,在南非待了二十一年的甘地动身回到了印度,此时他已经是印度民族运动的代言人了,靠着获得了既得利益的高种姓印度人的宣传,甘地名声大噪,而这次他回印度,就是因为看到一个印度民族独立的机会——一战。
在回到印度后,甘地便回到印度动员印度人前往欧洲参战,因为英国老爷们已经承诺了,战争结束后印度的政治权力将回到印度人手中。
这样的承诺,是不是很眼熟,因为西方列强也曾经这么对当时的中华民国承诺过,只要参战相助,战后定给予“大国地位”。
这一句空飘飘的承诺,让我们中华民族派出了五十万劳工,而甘地则更是上头,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最终印度参战人数竟然达到了一百二十万。
在演讲的过程中,甘地结识了印度文学大豪,诺奖文学奖得主泰戈尔。
泰戈尔也是印度的高种姓家族出身,但他对印度的种姓制度却是非常厌恶,此刻见到了印度民族独立的代言人,也是和甘地结为了好友,后来虽然因为印度种姓制度二人也有了分歧,但此刻泰戈尔也是知道印度独立是需要甘地的。
甘地也很高兴认识泰戈尔,他亲切的赞誉泰戈尔为“伟大的导师”,泰戈尔听了赶紧表示愧不敢当,并回敬甘地为“伟大的灵魂”,简化翻译一下就是“圣雄”。
就这样,两位大佬“商业胡吹”,互相背书,印度的民族运动更是高涨,终于一战结束了,到了英国老爷们兑现承诺的时候了,但是这可能吗?想一想西方列强在一战后是怎么对待当时的中华民国的。
印度也是如此,英国人当初答应的条件一个也没兑现,他们并不想放弃这颗“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顿时全印度人民都沸腾了,被欺骗的屈辱感成了一股洪流,而甘地也趁势而起,迎来了他人生的辉煌时刻。
四次独立出奇迹
1920年8月,甘地开始了第一次反抗英国的民族运动——“非暴力不合作”,全程没有和英国人动一次手,就是辞职,带着全印度人一起辞职,最终被英国人关进了监狱。
1930年1月,甘地开始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不吃英国人的盐了,带着近百人一起去海边自己晒盐吃,一场“食盐进军”后,全印度三万余人受到波及。
1940年10月,第三次“非暴力”,辞职加演讲,被逮捕。
1942年8月,第四次,向英国人请命,请你们离开印度,被逮捕后称病被保释。
接连四次民族运动,硬是没有出现任何大规模伤亡,这简直是个奇迹。
但这也暴露了甘地所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的软弱性,英国人真不怕甘地继续下去,不过是有些恶心罢了。
终于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国的荣光彻底褪去了,世界各个殖民地大多独立,美国也迫使英国放弃印度,最终在1947年6月,印度独立了。
这怎么看,怎么都是英国迫不得已自己放弃的,颇有一些施舍的意味,再加上一个让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法案》,这简直就是在恶心印度。
但甘地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的“非暴力不合作”非常成功,看吧,英国人被我们感化了,我们以和平手段取得了胜利。
这件事情也的确让印度加强了民族自信,凝聚了国家实力,但一滴血没流就建立的国家,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尤其是印巴分治、种姓制度等毒瘤依旧是根深蒂固,印度最广大的底层人民根本没有得到切身利益。
圣雄终被宗教误
对于英国人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白人老爷在印度依旧是高人一等,他们不在乎欺负的是谁,有人让他们欺负就行;
对于印度高种姓人来说,他们也确实掌握了这个国家,他们不在乎英国人欺负谁,只要不欺负自己就行;
但对于印度底层人民来说,他们依旧是贱民,反正一定有人欺负自己,那不在乎具体是谁。
从始至终,都没有人说过欺负人这件事是不对的。
甘地在干什么,甘地在继续维护自己的圣雄形象——帮助巴基斯坦,至于印度底层人民?不帮助他们也不会反抗,那为什么还要帮助他们呢?
甘地属实是懂得统战价值的,他解决印巴问题的方式也很别出心裁——绝食。
每当知道有印度教徒和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徒出现了暴力冲突,甘地就会绝食,直到人们宣布罢手才吃饭。
用伤害自我的方式,竟然真的能够惩罚别人,让别人妥协。
没办法,毕竟现在甘地在印度的地位太高了,他是圣雄,是印度人的精神领袖,是印度独立最大的功臣,除了一些政敌和不满甘地非暴力的极端宗教分子,谁真敢把他弄出个好歹呢?
而且在甘地将近七十岁时,他还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非常震惊的实验——阻断自己的欲望。
甘地让数名貌美的女子伺候自己日常洗漱饮食,甚至在洗澡时都让她们给自己搓背,晚上睡觉也是同席共枕,最后竟然让自己十几岁的侄孙女来这么伺候自己,或许就是因为自己正是在这个年纪因为欲望而犯下了终身遗憾。
到了最后甘地自豪地宣称,我和她们什么都没发生,即使都不穿衣服也能以礼相待,这说明人们的欲望可以被控制。
1948年1月,甘地再一次绝食之后,前往新德里进行祈祷,突然一人从旁跳出,一枪正中甘地的胸膛,甘地倒在地上就此气绝身亡。
刺杀甘地的是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因为不满甘地铤而走险。
在甘地死后不久,他的尸体被带去火化,一路之上前来相送的印度人达到了大几十万,在甘地火化之时,突然有数名女子飞身而起,跳进了火坑,一时间跳火自焚殉葬的女子竟然多达数十名。
火化完成之后,甘地的骨灰也被人们疯抢,这可是甘地的“最强周边”啊,谁不想要一撮他的骨灰呢。
甘地的一生,其实并不美好,可以说是因缘际会之下,才出现了这么一个奇葩的印度圣雄。
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印度没有甘地就独立不了了吗?
真不是,因为战后殖民地独立这是历史大潮,是历史的必然性,大家都在独立,不可能落下一个印度,只不过独立的方式有所不同,印度偏偏就碰上了一个甘地,玩“非暴力不合作”,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
真说起来,如果换个人来领导印度民主革命,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流血牺牲为代价,清理种姓制度、土地私有化、封建迷信等一切毒瘤,
那么印度的发展一定是要比现在要好的,但历史就是如此股票配资盈利的诀窍,让甘地这个“印度的裱糊匠”来处理问题,也真是可惜了。